my work

my work
工作九年中,默默用五年完成了一個選擇。 於是2016年來到愛丁堡念插畫碩士...

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

圖裡的頁間對話---繪本《回家》創作分享4


這是這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,想分享我在畫《回家》分鏡圖時放入的一些想法。

這系列文章的起因:這本繪本2022年出版後,其實沒什麼機會談談創作這繪本的細節與過程,剛好上個月有機會和一群童書編輯分享,回家後想到好像可以斷斷續續寫一些文字,自己也做個紀錄。 

著力點

最近很強烈的感受,想把它記錄下來。

不管是大學廣電時期,到工作時斜槓接插畫案,到留學英國,這十幾年的時間,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可以做到,即使不是畫畫的學院背景。當時我創作的心態好像常有的是這樣的狀態:

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

畫出文字以外的線索---繪本《回家》創作分享3


這系列文章的起因:這本繪本2022年出版後,其實沒什麼機會談談創作這繪本的細節與過程,剛好上個月有機會和一群童書編輯分享,回家後想到好像可以斷斷續續寫一些文字,自己也做個紀錄。 

你在閱讀繪本《回家》這本書時,有發現一開始和最後講故事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嗎?如果你說:沒有啊!?我覺得很好,這或許表示插畫有悄悄地協助轉換觀者的視角。其實文字前半是長輩的口吻,到後面轉變成了青年在說話。

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

圖像增加文本空間---繪本《回家》創作分享2




這系列文章的起因:
這本繪本2022年出版後,其實沒什麼機會談談創作這繪本的細節與過程,剛好上個月有機會和一群童書編輯分享,回家後想到好像可以斷斷續續寫一些文字,自己也做個紀錄。 

如果你有繪本《回家》這本書,你有發現文字的簡短信箋上方都有幾個圖標嗎?有時一個,有時三個。這是什麼原因?為什麼要這樣?

這次想分享的是關於收到故事文本後,我怎麼用圖像轉譯文字的描述,或是我怎麼用圖像沿著文字描述去建構出另一個延伸的空間。

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

圖裡的風與彩色點點---繪本《回家》創作分享1




圖是去年出版的繪本《回家》裡的開場畫面局部(首圖)和全景圖。

過去沒什麼機會分享這本繪本的創作細節,剛好上個月有機會和一群童書編輯分享,回家後想到好像可以斷斷續續寫一些文字,自己也做個紀錄。

開場時,盧方方的文字寫著:「涼爽的風 喚醒勞動的身體 我將回到山林 回到祖先的懷抱裡。」一個帶著儀式感的起,這頁的風將角色手中的祈念吹起,飛往遠方山間裡的小米園,一路上吹起了一些彩色的點點。

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

放掉所學

 

偶然看到一個訪問是Karl Ove Knausgård談論Munch,一起座談的是畫家Peter Doig. 

之後自己經常重看一次又一次...思考一些問題。

他講到藝術就是發現,創作當下是open的,是未完成的。

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

一對一討論時間





這週開始和同學們討論他們要做的繪本與故事。
而我順道帶了開本大小不同的這兩本繪本去上課。剛好兩本描繪的情緒也是截然不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