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work

my work
工作九年中,默默用五年完成了一個選擇。 於是2016年來到愛丁堡念插畫碩士...

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

內向者(introvert)國外留學的建議與分享

(文長!)對於留學出國,我抱持一種「把自己推出去」的想法。對我而言,真是「狠狠地」把自己推出去!不只是舒適圈,更是安全圈,感到這麼大的壓力來自一個很大的因素,因為對一個introvert 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。先簡單談談內向者introvert,這族群大概約佔有1/3的人口。

多年前,透過TED的一個演講 :內向者的力量,我才開始接觸introvert這個名詞,
後來閱讀了蘇珊坎恩的書:安靜,就是力量: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,回想很多成長過程中的挫折,對自己性格的疑問,更確定自己就是一個introvert。測驗過十六種人格分析,幾年測驗過的結果都是屬於INFJ類型,也是歸於內向者,但這類型常被人誤會,因為我們也具備像外向者的社交能力。內向者也很有可能是「高度敏感」者。而我坦言實在不太敢看新聞,是因為嚇人的負面新聞會讓我恐懼出門,甚至無法安心入眠,聽起來或許很誇張。

在這個要求「表達自我」的時代潮流下,要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,有時候會讓我覺得很有壓力,有時候更是無助,想逃離那種環境。這些情緒很容易連帶影響到原本出國進修的學習心態。如果你也是個內向者,或許我的經驗對你會有些幫助。

內向者基本上有一些其他類型的人不能懂的個性(連結有影片):

1.一個人吃飯一點也不可憐,可以享受寂靜的空間。他不喜歡吵,不喜歡閒聊。

2.不喜歡很急著回答,傾向有耐心等待,有時甚至不喜歡講電話,當然對好朋友.情人或家人是可以講電話的。但大多是不喜歡說電話閒聊的。他不喜歡無緣故閒聊。

3.狂歡計畫取消了是件好事情,因為他就可以享受自己的時間,他一點也不喜歡Party,大型的社交活動會消耗他的元氣,他只喜歡和好朋友出去小型聚會,而且是偶爾就好。如果一直面對陌生的社交場合,會令他精神狀況消磨殆盡,非常疲勞。

4.交朋友比較緩慢,有時也很難交到新朋友。對於社交時候,他不喜歡硬聊天,比較喜歡和熟識的朋友聊深入的話題,覺得這樣比較有意義。對於主動找朋友聊天,常常怕打擾別人。

5.工作就是好好工作,工作不是交朋友的時候,也不是閒聊的時候。獨處時工作效率比較高。面對辦公室開放閒聊的氣氛,對他們而言是種壓力,對於閒聊的同事們,他也會覺得他們都很懶惰,幹嘛不專心工作呢?

6.喜歡獨處的時光。面對一個人獨處,他顯得很獨立也很享受。當然他也喜歡和熟悉的朋友出去,但久久一次的出遊就能夠讓他覺得滿足,剩下的獨處時光可以完成很多事情。

7.喜歡有明確的規劃,但明確的計畫不是指一定要出門,對他而言週末待在家裡也是一種計畫。

8.喜歡網路購物,這是一種避免閒聊或是人際互動的好方法。對,他甚至連打電話也不願意打,就是避免和其他人互動。

9.坐在沒有人的角落,對他不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。大多時候,他都會選擇一個安靜的空間,然後把自己的包包放在隔壁的座位上,製造一個安全的範圍,以防他人入侵。像是在電影院裡,能坐在一個四周沒有人的座位,這是一個很棒的事情。

10.他常常十分掙扎,因為他其實很想和熟悉或家人共享時光,但同時也很想要有自己的空間。這必須要和家人朋友溝通,有時候如果能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,各做各的事情,對他是一種很有安全感的方法,能遇到這樣的人,他會覺得很棒。如果幸運的話,他會有幾個固定可以傾訴的對象,友誼可以維持很久。


以上是一些內向者的特質,常常害羞,喜歡獨處,不喜歡party,講話可能很小聲,有時表情可能不是很開心。(他可能只是在思考),怕麻煩別人。但內向者並不奇怪,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者,只是現在世界大多數的環境都是為了外向者設計的(團體作業,團體討論,熱情帶動,派對...),被形容內向甚至是負面的意思。

這些天生的性格,看似和出國留學會面臨的新挑戰有所矛盾。這篇文章想探討身為一個內向者,對於國外留學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或挑戰。必須承認,小時候不喜歡自己,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怪胎,記得國小時,哥哥還曾經開我玩笑說我沒有朋友。但現在了解自己是一個introvert後,並不會討厭當一個introvert,現在我會想辦法讓自己過得舒服,更適合自己一點,然後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,還是可以當一個勇敢追求目標的人!(也不是要因此與外向人劃清界線,榮格說過沒有百分之百外向或內向的人,這都是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方法,不要成為自己沮喪時扯自己後腿的人。同時,外向人的特質是內向人很好的學習指標,也常常是很好的依靠。)


當在尚未出國的階段:

留學城市的選擇
當我到愛丁堡的第一個月內,曾經搭火車到倫敦過了兩天,那真是非常有壓力的兩天,好在有可靠的朋友在身邊,不然我應該會被繁華的城市,和吵雜擁擠的地鐵搞得神經疲勞。當回到愛丁堡時,我才覺得鬆了一口氣。對於內向者,一個生活機能好(交通方便),卻不是大都市的城市或許比較適合。也慶幸自己當初不是選擇倫敦,而是選擇了一個生活算方便,又有歷史古蹟和自然環境的人文城市。但無論是在哪個城市,重點就是一定要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,才能夠充電和放鬆。

學校和宿舍環境的選擇
出國留學很大的好處是可以接觸到各種文化背景的人,所以不需要因為想保留自己的安全感,而選擇一個國際學生少的學校。然而面對文化多的學生組合,也不用在意自己的口音不像母語人士,其實根本不可能說的和當地人一樣好(內向者常有完美傾向),自己的口音反而是一種獨特印象,代表你從哪裡來。在我出國之前,一直有想要講的和母語人士很像的迷思,但等到我真正身處異鄉時,和很多不同國家的人接觸時,才發現不同的口音才是讓每個人可愛的地方。反而後來是在意自己可不可以表達心裡所想的意思。

內向者選擇宿舍可以考慮個人套房,避免太多和人的互動。(這句話聽起來很怪,但避免和人互動對內向者而言是種充電與休息。)但廚房或許可以和其他人共用,但也不要是一大群人共用。地點可以選擇遠離鬧區(像Pub)遠一點的地方,但也一定要安全,像我回家路上就有很多酒館,街上一堆講話大聲的人群,晚上很熱鬧,但對內向者而言會是種壓力。
然後住進去之後,可以把房間佈置得讓自己可以放鬆的小天地。

轉機飛行時
內向者可能不會在網路與其他留學生結伴飛行,所以大多時候會是一個人轉機。一個人飛行就要比較謹慎一點,機場的wifi是很方便可以利用的工具,可以聽音樂放鬆,或是和家人報平安。背包裡帶上一本書或筆記本或許會比較安心。


上課seminar的情況
學校裡會有許多lecture, seminar, workshop等不同形式的團體教學。我覺得比較要有心理準備的是「seminar」,會被老師期待要參與和發言。這時候先接受這是一個事實,然後試想你在一個新的國度,沒有人會拿放大鏡看你,同學們也不認識你,不用太過緊張,只要好好做好reading和作業就好。



人已經身在國外的階段(挑戰變得很多了)

新鮮的環境,許多活動接踵而至
新的學期開始,學校會有很多迎新活動,甚至宿舍也會有迎新或歡迎會,我的學校是持續一整週。我記得那週的心情很矛盾,其實很想認識到新朋友,但對於大型的活動又很排斥,結果是選擇性地參加,盡量讓自己能參加一場(給自己挑戰),我那時候沒有選擇餐會晚會類型,卻選擇了一個爬山的活動(感覺不用一直跟人聊天),還可以看到大自然,也因此認識到兩個外國人,之後都還有繼續聯絡。

然而系上的迎新活動也滿重要的,要鼓起勇氣在第一週去和你的同學見面。第一週可能會很疲累,因為每天新的刺激都太多了,但撐過第一週後,記得持續給自己時間去適應環境。有時候,提早知道必須參與類似大型聚會的活動是比較好的,因為內向者需要一點時間準備他即將要去面對很多人。

突然遇到陌生人的打擾
在新的國度遇到新的人事物很正常,但有的時候被無端的打擾就是很討厭的事情。有次在等過馬路,被一個外國陌生人搭訕,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反應,又想保持禮貌(內向者傾向保持禮節,不知道怎麼說不...),結果就讓對方跟著我一直問私人的問題,我內心非常恐慌。經過那個經驗,接下來三天我整個不想出門,因為這個刺激太大又太突然。後來詢問過當地人,她說你就趕快走開(拋開禮貌約束)說你有事,或是你就說自己國家的語言,他就會離開了。有時你覺得你被騷擾了,或是根本不想回答問題,就要趕快離開現場,這不是沒禮貌。

社交生活
很大的問題來了...建議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建立新交友圈。我還記得在工作室和同學一起查期末成績,當大家歡呼著說Pass時,我的外國同學就問我要不要去喝酒!我當下的內向者心態又開始糾結了(因為想要回宿舍安靜一下),我就回他:我不要。(當下覺得自己很有勇氣,很怕同學之後就不理我了。)第一學期我常覺得在學校,自己不曉得要把自己放在哪裡,常常想隱形,但看到有些同學的作品自己很喜歡時,又想認識對方。後來我想,既然我不屬於大團體的交友模式,我就一對一建立關係好了。所以,我給自己挑戰是可以找機會和一些同學一對一的聊天,可能聊的還是不能很流利,但我覺得至少有跨出一步。對室友也是一樣,後來我和其中一位室友也變得比較熟了。

給自己小挑戰
我自己覺得內向者個性很容易會讓自己放棄一些機會,因為這世界上機會多是自己要去爭取的,也就是說要往外爭取。但常常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就在宿舍待了一整天...是做了很多事,但同時好像沒有和世界互動,沒有和人互動。後來,自己就發給自己任務,好比說要出門買菜!要出門買美術用品。要去遠一點的地方買洗髮精。天氣好去公園走走,打到這裡會不會覺得很好笑?就是製造機會讓自己一定要出門,給店員一個微笑也好。雖然生活方面網路購物很方便...或者學校圖書館也是很好的去處。

seminar
當你真的覺得seminar要團體討論是種很大的壓力,而想放棄出門去上課時,試著給自己一些時間,好好鼓勵自己,做足功課和準備再出門。然後在課堂結束後,感謝自己的勇敢,不過刺激已經夠了,接著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環境充電,去圖書館或是宿舍都可以,你的精神狀態可以再次自由。

和好友家人保持聯繫
短期旅行
如果有任何緊張或是壓力,不要怪罪自己的性格。
要嘗試,但也學習讓自己活得開心!

如果你是身邊有內向者的朋友,或許你是外向者,很感謝你看到這裡。有時候面對內向者的投訴或困惑,不要只是說:你想太多了,或是,你應該多出去社交,你在耍自閉嗎?他沒有辦法不想那麼多,他不喜歡無謂的社交派對,這是天性。但他需要家人朋友也需要你,尤其當內向者找你時,他就是真的需要跟你說他可能不是很OK。不要敷衍他,他會體諒你,但他之後也會不敢打擾你了,只是你可能也不清楚原因。他就是很怕打擾人。(內向者喜歡和你當朋友的特徵:影片)

決定寫這篇文章,是因為常常都面臨很低潮的狀態,一個人在房間裡不想出門。但不想讓這個低壓一直籠罩自己的生活圈,每個人都必須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是壓力,保護自己不要一直受情緒壓力影響,如同所謂的心理保健。所以再度找了內向者的一些資料,包括害羞或是社交恐懼等文章,想要讓自己可以重整一下狀態,避免自己深陷憂鬱,想想要怎麼在這個陌生的國度生活,並保持身心健康。希望這些經驗,對於任何有類似問題的人提供一些見解。

蘇珊坎恩另外還出了一本針對成長中的內向者孩子寫的書,我覺得很棒。

另一篇是國外的留學生寫的建議:http://www.studyabroadspotlight.com/blog/study-abroad-for-introverts/#sthash.PaLLfJ4G.dpbs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