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來唸書之前,我在動畫公司的材質部門任職。
記得剛入材質這行時,問面試我的總監:請問你們對材質師的要求希望可以達到什麼?
還記得一頭法拉大捲的她說:就是能很快速抓到客戶對於該案的藝術風格。
要手繪油畫感,或是抖抖線條、美式卡通、光滑表面、高對比、豐富高彩顏色...
記得,唯一我抓不到的是:鋼彈風格的日式機器人。
那幾年,我被訓練成「去抓住別人的藝術風格」,越快越好。
所以等到真正成為全職學生,我才慌了。
因為,我的視覺字典裡好像看不到自己。
我是可以畫出一些可愛的東西,一些看似像我的感覺,但內心裡就是沒有辦法大聲的說:
「對!我就是這樣畫畫的。」辦不到,沒有百分百的確信。
用Wacom畫畫好多年了,來ECA之前,希望自己能夠建構出自己的視覺語言,第一年的碩士學習,老師說:「你已經很會了,這些對你來說太簡單了!Too EASY! 」。我質問自己「到底該怎麼辦?」只好一步步開始吧!來念書就是要挑戰自己呀。告訴自己放開以前畫畫的方式,慢慢去找喜歡的樣子。
內心很煎熬,看到同學一個個很特別的畫法,自己好像都還沒有著落。
失落?消沈?放棄?
(打這篇文章的時間約是2017年初吧。
而2021年我才發現這篇舊文,整整從2017年到現在就是「一路打掉重練」的過程、一磚一瓦的建造過程。
用每日畫圖來平息、或者呼應內心的焦急。
到現在2021年一月,我能告訴2017年那時的自己說:有的,妳別擔心,就在妳的生命裡,透過練習、透過焦躁、透過崩潰之後不放棄、這樣一次次的熬過來,那個無法言喻、所謂的「視覺語言」、所謂的「風格」就會被不放棄的妳呼喚出來,和妳見面。但一切還沒結束,妳得繼續呼喚下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