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視覺元素。
若處理得好,能產生視覺與意義相輔相成的衝擊感。
深刻印象是來自哈維爾的反符碼這本書,但終究是翻譯而成。
雖然繁體字本身來自象形的圖像比例很重,一個字可以是一個具象。
字本身彼此再組合成新的視覺,新的意義。
但繁體字對於母語使用者會太過熟悉,
反而不好處理,
但處理這塊又需要深刻了解文字意義,
有點「解鈴需要繫鈴人」的感覺。
最早是看夏宇的詩集,
她把字的字距抓的比較特別,外帶一些符碼,
和詩裡意象搭起來,令人印象很深。
之後她的詩集在排版表現上都有好玩的地方。
字本身對使用者是沒有距離的,但正因如此,
就必須用「藝術感」去拉出和觀眾的距離,
才會產生詩意或是美感,我是這樣想的。
我很想用字當作是符碼在創作裡,
但還沒有成熟的工夫,
這次投稿詩歌節的作品有試圖想玩這塊。
最近知道Sam Winston的作品,
覺得很有啟發,(太好了!下週就要提proposal了!)
他一樣也是處理文字,language。
時常用大量重複的概念,乾淨的畫面,散發出禪意。
像他有一天花了15個小時只專心不停畫線。(有點像是修行)
但如影片說Drawing Breath,猜想他試圖用畫畫當作呼吸。
interview:
他的創作方法:
另一個比較偏向身心靈的訪談,哈
還有連結!讓我長知識了!好感謝!
回覆刪除